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

玫瑰誌

時光荏苒數十年,隨著城市迅速的發展,身邊的事物也不斷推陳出新,許多舊式小店悄然枯萎於繁華喧鬧的城市中,人們也漸漸遺忘它們曾經的存在,然而,一朵玫瑰卻牢牢的紮根於筲箕灣金華街裡一幢唐樓上——玫瑰理髮公司。



綠白格子看起來格外懷舊

凝住的時光

玫瑰理髮公司是一間傳統上海理髮店,開業至今已四十多年,見證筲箕灣由漁灣漸漸變成住宅區。走上唐二樓,門前掛著綠底黃字的招牌,寫著「玫瑰」,下面特意標註「男女髮型」。走進這間理髮公司,映入眼簾的是綠白格子地磚、泛黃的吊扇、四十多年前特意由日本運送到港的理髮椅、師傅們身穿的粉藍襯衣、掛在牆上的價錢牌等等,時空彷彿被凝住在半世紀前。

附有編號的粉藍襯衣

數十載不變的理髮椅

仍留有寫有當年流行字體的價目表

理髮店四周敞亮,井然有序,前方是女賓,而後方是男賓。昔日,上海理髮行業興旺,加上筲箕灣人口漸變密集,據古師傅所說,當時玫瑰理髮公司賓客如雲,店內共有二十多名師傅和學徒,每天幹活幹個不停;如今理髮店只剩下三位有經驗的師傅坐鎮,在敞亮的空間裡頭,顯得實在有點冷清,而古師傅便是其中的一位。

鎮店之寶古師傅

男女界分別由不同師傅負責

玫瑰理髮公司的女賓部在男賓部後方,至今仍不時有區內的老顧客捧場


貼心的師傅每次為顧客吹頭髮前,都會先吹一吹自己的手,慎防溫度太高燙傷顧客


放不下、離不開

聊得興起,古師傅不禁拿出數十年前的照片回味

古師傅與老闆同是東莞人,約 60 年代到香港後,便工作於同鄉開設的玫瑰理髮公司。屈指一算,師傅已在玫瑰理髮公司工作約 50 年有多,是這間理髮店的老臣子。「年輕時家裡經濟貧困,每個年輕人都希望早點出來社會掙錢,但當時自己的教育程度比較低,希望找一門手藝好以謀生,於是就選擇了理髮這一行,這把剪刀一拿上手就數十年啦。」

年輕時誤打誤撞的踏進理髮這一行,轉眼間,已執起這把剪刀數十載,期間古師傅曾經短暫退休,全家移民到紐西蘭,享有兒孫滿堂、平淡無憂的退休生活,但後來因想念香港的一切,尤其是如老朋友的舊顧客,所以毅然決定再次回到玫瑰理髮公司工作。

古師傅已約七十多歲,仍然精神抖擻。當問到古師傅有否「再次」退休的打算時,他擰著眉毛無奈笑道:「也有退休的念頭,可是現今舊式理髮店退一個便就少一個,而且在這區工作數十年,認識了不少老顧客,捨不得啊。」接著氣定神間說:「現在見日做日,開開心心就過了一天,已經無求啦,對不?」積極的人生觀,不但成為古師傅多年來人生的座右銘,也同時讓這朵玫瑰能夠牢牢地紮根多年。



有趣的一幕,訪談期間有位女顧客行動不便,師傅們叫老婆婆安心坐在椅子上,然後齊心合力將老婆婆拖出門外 


由小毛孩光顧至今的老顧客


老顧客笑說自己的髮型「五十年不變」,但其實不變的,又豈止髮型?


手起刀落

除了洗剪吹外,在傳統的上海理髮廳中,全套的男賓服務還包括剃鬍子、剪鼻毛及採耳等,

看著古師傅熟練地用剃刀為客人剃鬍子,將其稱作視覺上的享受也不為過。


年屆 70 歲的古師傅執起剃刀起來的雙手仍非常穩定

三千煩惱絲

即使現今新穎的理髮店應運而生,舊式上海理髮店也自然慢慢被新一代遺忘,但讓玫瑰理髮公司和每位師傅們堅持至今的原因,大概就是一份人情味。「我從幾歲開始,直到現在五十多歲,還是會到這裡剪頭髮,因為對久了自然有感情。」老顧客頂著新髮型笑孜孜地說道。玫瑰理髮公司屹立數十年,至今還有不少老顧客仍會定期光顧,師傅和顧客之間更建立一份真摯的感情,每次見面彼此更會訴說著生活的煩惱事,興起時更喁喁細語話起當年。煩惱絲、煩惱事,彷彿都在那張理髮椅上一併隨著那「咔嚓、咔嚓」的剪刀聲散落在地上。

由剪髮到洗頭,一直都有說有笑的老朋友
儘管許多舊式小店已在社區發展下一一枯萎,但有著一眾老臣子的殷勤照料,以及這份人情味的滋養下,令這株玫瑰在這西山日迫的環境下,仍能對著黃昏鮮紅豔麗地綻放著。

全文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